banner

我的故事

我2022年拿到SFUoffer,曾经满怀希望地预订机票和租房,也曾经万般无奈将所有准备撤销,陷入长时间的焦虑甚至抑郁。

今天,距离接到offer激动地从床上跳起来的那个早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经历了愤怒,抑郁,振作各个阶段,我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学签。

拐点就这么出现了,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昨天我还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一夜之间我就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和主动权。只能说人生的跌宕起伏总归是让我体验到了。

我来总结下自己的经历吧,希望对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启发。

2022

拿到offer

4月13日早上起床,我习惯性地刷手机看邮件,一封来自SFU的邮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Dear Jing Mi,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enate Graduate Studies Committee has approved your admission to the Master of Science program in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Science at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for the 2022 Fall term.

...

我第一反应是诈骗,毕竟它在催我付款。然后我登录了申请的portal,确认了这个offer的真实性。

这也太劲爆了!我原本对自己被任何硕士项目录取都心存疑虑,这次居然还是SFU的项目,前不久在一亩三分地论坛还有人跟我说不可能的学校。

我立马准备了学签申请,全程DIY下来申请到学校offer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噩梦已经在等着我了。

学签被拒

我像申请学校一样,填写了要求的表格,上传了一张我父亲的基金资产截图,就缴费申请了。

很快我就发现,这个资产证明并不很能说得过去。于是我参照Student Direct Stream的要求,交了第一年的学费和1万加元的GIC,并通过IRCC的webform传给他们。

随之而来的漫长等待中,同学们的签证陆续下来了,只有少数人还未拿到,我是其中之一。这之间我不断联系IRCC以求能够确认我新的材料,无果。

7月13日,恰好3个月,我收到了拒签通知。模板式理由如下:

- Your assets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are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 stated purpose of travel
for yourself (and any accompanying family member(s), if applicable).
- Your proposed studies are not reasonable in light of one or more: your qualifications,
previous studies, missing marksheets, academic record, level of establishment, language
abilities, or your future prospects and plans

也算是意料之中吧。他们没有收到我的新材料,也并不在乎这个拒签会不会断送我的入学机会。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但抱怨也无济于事,我很快就准备了新的申请,仍然是DIY。但带上了所有可能用上的材料。

这次有同学给我推荐她的中介(杨婧律师和Ivory),但看了收费标准之后我放弃了。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重新申请

没有拒签,但也没有其他进展。七月很快过去了,我心里越来越焦虑,机票和房租都要准备退掉了。

抑郁和振作

忍不住提一下,当年7月我跟女朋友领证后,岳父确诊了两年的晚期肠癌也开始恶化,所以当年八月份我们基本上都是在乡下老家照顾他以及处理后事。

学校自然是正常开学了,我退掉了机票和房租,就当无事发生。

但心里的怨气是消不去的,没多久,我继续上班,心里始终安静不下来,干什么都没有动力。

为了避免自己在闲暇时间乱想事情影响心情,我加大了自己在健身方面的投入,把一直以来的街健改到健身房进行,花钱买了一年的会员。

事情慢慢过去,我也慢慢释怀。

我妈总说,抱怨有什么用吗?徒增烦恼,无济于事,我是体会到了。

2023

再重新申请

回归理性之后,我就对2023年能不能顺利入学产生了很大疑虑。因为越来越多的信息都在告诉我,我大概率是跟很多人一样进入了“安调”的环节,先例不多,大部分也是PR申请的安调。但这两年中加关系恶化,对学签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而加拿大移民法并未规定安调具体该如何执行,用时多久合理,于是IRCC就滥用安调来拖延他们不喜欢的申请人(我也不知道如何定义,他们有一个专门的手册,但据我观察这个标准也并不清晰)。

我对自己第二次申请没有找专业顾问代办感到后悔,并计划尽快找顾问重新申请,以免再出差错断送2023的入学机会。

在找中介的过程中我主要看了两家,除了上文提到的杨律师团队之外我也接触了Twitter上知名的Yu胖,但跟后者的沟通并不顺利。

最终选择了杨律师,我当时的想法是,很可能之后也要用到移民律师,这样选择可能也是最合适的。

花费确实比较高,但把事情办砸的成本更高。我本着豁出去的心态,按照要求准备各种材料和公证,3月初提交了新的申请,被搁置的旧申请也撤回了。

新申请材料的严密程度是我之前难以想象的,前后准备了多少次公证翻译和银行流水我都记不清了。耗时许久总算准备齐全并提交,我心想这次应该不会出问题了吧。

安调

后来的CBSA调档显示,我第二次申请已经被安调了整整半年。这次新申请不出意料也在6月1日进入安调并音讯全无。

当时我就差不多做好了再次失学的心理准备,身边类似情况的同学也都早已寻求其他国家的机会。杨律师对此的态度是继续坚持,事情总有解决的那一天。我也没有其他选择,预缴学费和GIC还躺在加拿大,投入太大也不甘心轻易放弃,所以就开始等着准备强制令了。

强制令

又到了八月份,按照既定计划给IRCC发了律师函无果之后,就开始提强制令了。老实讲我并没有对此抱多少希望,就连当初拉我进等签群的兄弟都转战欧洲了。

我也阅读了关于Writ of Mandamus的案例和具体条件

There must be a public legal duty to act.
The duty must be owed to the applicant.
There is a clear righ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at duty,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nt has satisfied all conditions precedent giving rise to the duty;
    there was
        a prior demand for performance of the duty;
        a reasonable time to comply with the demand unless refused outright; and
        a subsequent refusal which can be either expressed or implied, e.g. unreasonable delay.
No other adequate remedy is available to the applicant.
The order sought will be of some practical value or effect.
The Court in the exercise of discretion finds no equitable bar to the relief sought.
On a “balance of convenience” an order in the nature of mandamus should issue.

和杨律师讨论后,这些条件除了可能时间还不够长之外基本满足。因为SFU已经明确表示不能继续defer,且不能在线上课完成学业。

退无可退,事已至此,只能一搏了。

结束

我的托福成绩在2023年十月份过期,所以在那之前我提交了一些澳洲同类项目的申请。

10月17日下午我收到了澳洲的第一个offer,然后找了澳洲方面的中介正聊。杨律师发消息告诉我IRCC要求我去体检了,我登录Tracker账户一看,安调已经结束(通过)了。

事情过于戏剧性,一夜之间我从一无所有的失学边缘回来了,重新掌握了主动权。回想起来,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尽人事,听天命”。

IRCC发体检信之前,杨律师刚刚提交诉状。虽然IRCC没有明确表示,但我认为还是强制令起了应有的作用。

10月27日,SFU回复了我希望恢复上课或defer的请求,很直接:NO, 心情顿时就复杂了起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签证到手,依然失学。我不得不开始继续考虑澳洲。

10月31日,我在加拿大签证中心取到了我贴签后的护照。

感谢杨律师一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虽然结局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这一切都还是解决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能不能出国,而是去哪里了。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